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经济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July 01, 2009

通胀

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国际金融主管曼索尔·戴拉米在北京指出,由于全球仍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,强烈的通货膨胀势头在两年或三年内不会变为现实。

对此我的看法是:
虽然有产能过剩,但由于经济的衰退期比较长,企业倒闭,产能减少. 所以产能会有一定过剩,但是过剩很多的产能会直接淘汰掉.

另外一次危机的暴发,会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一次产业重组. 对于中国更是一件好事, 更多的产能会转移到中国来.

故考虑到产能的淘汰和转移,所以我认为通胀仍有可能在一年后普通发生.



解读央行正回购利率上升

http://finance.jrj.com.cn/2009/07/0104125385269-1.shtml
http://finance.jrj.com.cn/2009/07/0303165406702.shtml

 本周,公开市场利率体系打破了保持长达半年之久的平静。无论是正回购,还是央行票据,其收益率水平圴告全线上扬,整体利率体系向上攀升了4至5个基点。

  在本周二的公开市场上,28天和91天正回购收益率突然上升至0.95%和1%,各较前上升了4和5个基点。在周四公开市场上,三个月央行票据收益率则又达到1.0053%(折算为91天),较前上升了4个基点。

作为当前市场最受关注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,三个月央票及28天正回购利率已经成为核心利率。历史经验表明,核心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具有趋势性的引导作用,其价格变动会波及短端资产的定价如短期融资券、中期票据甚至商业票据的利率。在通常情况下,核心利率会保持稳定,一旦出现变动,往往预示着新趋势的开始。因此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变动幅度虽然不大,但还是需要引起关注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仍然是适度宽松,因此这种变化很可能是微调,还不能说明央行就急着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向。


Monday, June 29, 2009

投资: 把握大势最重要

http://stock.jrj.com.cn/2009/06/2917345369696-1.shtml

在40年的时间里,曹仁超从5000港元起家,经过40年赚到了上亿元财富。对于投资他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一定要把握大的趋势。“如果是在去年的 A股市场上,即使你的投资技术很高明,可能也是会不断亏钱,因此投资者首先要认清大的形势,然后灵活运用投资策略,严格遵守操作纪律,只有这样才能够战胜市场。”

  那么,究竟该如何把握大势呢?曹仁超认为需要眼、耳、口、鼻并用,平时多看、多听、和有分析能力的人多讨论、用鼻子去嗅。“有些人真的有‘市场鼻’,可以闻到大势快上升或快回落的气息,这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出来的。”他同时提出,股民对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法一定要灵活运用。“即使是我的方法,也是在香港市场摸索出来的,对A股市场不一定完全适合。”投资者一定要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,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。

  对话曹仁超: 追涨杀跌的“小富”

  第

  记者(下称记):从5000元起家,一直到成为拥有2亿身家的富豪,你的经历很传奇,怎么做到的呢?

  曹仁超(下称曹):我没有2亿那么多,这是媒体说的,实际大概是1亿多一些,只能算小富的水平,在香港拥有上百亿资产的才可以叫富豪,因此我只是一个“小富”。我的经历也不能算传奇,只要一个正常人从20岁开始,每年投入5000元,按照25%的年收益,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上亿元。

  记:每年25%的收益率很高了,你是如何做到的呢?

  曹:很多报纸、电视上都说不要追涨杀跌,但我认为一定要追涨杀跌。就拿A股来说,从去年1664点开始反弹,到了2000点的时候就应该买入了,这时如果你不舍得追高,那么就涨到了2200点,股市越涨越高你不追只能看着它上涨。同样的道理,2007年,股市从6100多点掉到了5800点,投资者就应该果断止损,不然就只能一步步看着自己的损失扩大,直至到最后亏损累累。

  记:那么投资者该如何追涨杀跌呢?

  曹: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,投资也要一步步来,投资者在反弹达到20%也就是2000点的时候就应该建立一部分仓位,如果判断错误,那么投资者在股指掉下来20%后即1600点就止损,这样亏损的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;如果判断准确了,那么再上涨10%也就是2200点应该再买入一部分;同时止损位也将提高到1800点,股指只要不跌破1800点就一直持有;如果再上涨到2400点就可以再次买入,同时再次提高止损位,这样做的话投资者盈利的可能性基本就可以保证了。

  记:除了追涨杀跌还有其他秘诀吗?

  曹:投资要做到三个字:“忍、狠、准”。所谓“忍”就是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,一定要忍住不要入场,就好比去年的熊市,股指不断下跌,股票价格也是屡创新低,如果投资者没有忍住去抄底,可能就会吃大亏。(记者去年就是抄底两次亏了血本。)所谓“狠”就是在抓住一只牛股的时候,不要轻易将它卖出去。今年的这轮1000多点的涨幅,很多人输给指数,就是过早地卖出了股票。抓住了大牛股就要狠狠地吃一口,不到20%的止损位就坚持不放手,好的股票涨了两倍会有4倍、8倍甚至10倍,一旦拿到了就一定要拿住。所谓“准”就是对大势的把握要准确,对个股的涨跌要清楚,这是需要长期的市场经验来判断的。

  记:这么多年的投资失败过吗?有什么经验教训?

  曹:连巴菲特去年都做错了,我们怎么可能不犯错?我从1969年开始投资,经过两年的努力在1971年赚到了22万元。当时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消息传来,我觉得是一个重大利好,于是就借了48万元去投入股市,结果市场起初认为是利空,结果连续大跌3个月,我的70万元也就剩下50万元左右,无奈之下我只好清仓了,除掉手续费还掉借款我只剩下8000元,可以说又回到了从前。后来市场又重新上涨了,可是我却没钱投资了。这次失败给我的教训就是:“永远不要借钱来炒股”。

  记:这肯定是你最痛苦的一段失败经历了吧?

  曹:要说我记忆最深的,还要说是1974年的那次经历。当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已经有了50万元。“和记”股票从43元跌到了7元钱,我觉得这么便宜就买了1万股,后来又跌到6元,我又买了1万股,结果又跌到了5元、4元直到最后的1元,我又不断地买入直到买进了10万股。当时有消息说这家公司要破产了,我急坏了,晚上10点多一个人跑到海边思考该怎么办,当时很多人都传我去自杀了,其实我真的是去思考。当我早上6点多回到家里时,老婆哭得一塌糊涂。后来我连工作也失去了。这次抄底让我永生难忘,也让我明白,炒股票有风险,千万不要去抄底。失败的投资比不投资更可怕。

  记:那么你又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的呢?

  曹:1975年,我到信报工作,同时也开始正式的学习股票知识,在5年的时间里我认真地读了超过100本的有关书籍,同时也努力工作赚钱,在 1983年我又拥有了60万元资金,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投资理论和方法,从那以后就开始赚钱了,1990年到了1000万元,之后以5年翻一倍的速度递增,到2007年就超过1亿元了,这时身体也发福了,老婆劝我要以健康为重,我就减少了投资,现在只有40%的资金在做,而且也是把它视作一个游戏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,投资者要按照一定的投资比重去投资,这个比重就是100岁减去年龄。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。

宏观调控主要措施

1990.12.19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00点
1991.7.3  深交所营业
1992.05,18 全面放开股份,实行自同竞价交易. 由600点涨到1266点.
1993.05.15 央行调高存贷款利率(存 +2.18 贷 +0.82)
1993.07.12 央行调高存贷款利率
1994.02.22 深交所暂停新股上市
1994.08.01 政府救市:暂停新股发行 发展基金,吸引外国基金. 由333点跳空高开1个月后的1000点之上
1995.06.15 下达1995年新股发行规模 55亿元.
1996.05.01 央行降息 (存 -0.98 贷 -0.75)
1996.08.23 央行降息 (存 -1.50 贷 -1.20)
1997.05.12 上调印花税0.3%至0.5%
1997.05.16 下达1997年新股发行规模 300亿元
1997.10.23 央行降息 (存 -1.10 贷 -1.50)
1998.03.20 央行降息
1998.06.12 下调印花税0.5%至0.4%
1998.07.01 央行降息 (存 -0.49 贷 -1.12)
1998.12.04 央行降息 (存 -0.5 贷 -0.5)
1999.06.01 央行降息 (存 -1 贷 -0.75)
2001.09.04 首支开放式基金发行
2001.11.16 下调印花税0.4%至0.2%
2002.02.21 央行降息 (存 -0.25 贷 -0.5)
2003-05-27 首支OFII诞生
2003-09-21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(6%->7%)
2004-10-29 央行升息 (存 +0.27 贷 +0.27)
2005-01-25 下调印花税0.2%至0.1%
2006-04-06 央行升息 ( 贷 +0.27)
2006-08-21 央行升息 ( 存 +0.27 贷 +0.27)
2007-03-18 央行升息 ( 存 +0.27 贷 +0.27)
2007-04-06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(10%->10.5%)
2009-06-19 IPO重启

Sunday, June 28, 2009

房地产关注

2006年7月执行的 131号文

    http://www.0570fc.com/homenews/shownews.asp?newsid=2981.
    南方周末 为外商投资房地产松绑

    这个政策的出台背景是: 当时一季度中国的GDP首次超过10%,达到10年新高.经济总体过热非常明显.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疯狂,然而宏观调控效果却并不明显. 但是从现在来看,这个政策的作用并不是十分大.资金雄厚的资金仍然可以曲线投资房地产.